文/晨风
如何保持朋友,有关乎人品,却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总结一下,有几种处世方式会让人失去朋友。
有位女士,混了几十年,最后连战友带发小,全弃她而去了。她优秀是优秀,成功是成功了,可是寂寞难当。为啥?就是太拔尖。
人都喜爱身边朋友平和与善解人意。将心比心,谁喜欢总是居人之下?谁喜欢咄咄逼人的朋友?而这位女士,偏爱在朋友圈中拔尖,处处证明自己一枝独秀。
因为才貌双全,她自小习惯俯视他人,聚会时,滔滔不绝,好像聚会是她一个人展示的社交舞台;她有了困难,别人必得有求必应;别人的困难,她却是不闻不问。原来总有厚道的朋友,出于友情乐于为她付出,时间久了,谁也不甘心侍候她一辈子。
保持平和与谦虚,才是合适的处世之道。
有的朋友好到一定的分儿上,就觉得应该什么都对朋友负责。
他自己炒股有了收获与心得,便想让朋友也一起分享。赶紧打手机把朋友从书桌边拽起来,而那位朋友呢,可能就是一个木讷书生。别说有理财的精明,就是日常生活也得过且过,一切但求最简。碍于朋友的热情,他勉勉强强去了股市。结果呢,他从此打乱了宁静的心境,闹不好还赔了个底儿掉。
经过这么一折腾,他心里自然不平,怨自己难免也怨朋友。最后,干脆躲着那位过分热心的朋友。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事,被人强拉去吃饭、交际、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如果事非所愿,且打乱自己的安排,完全可以礼貌地拒绝,这样反而能避免彼此的伤害。
策划他人生活,无形中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结果建议就有了行政命令的味道。对友谊这件事,有时候,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世上多少事,都毁在了熟人不拘礼,也毁在为朋友着想的过分好心上。
有朋友圈盛行将他人隐私当谈资的娱乐方式。有人参加聚会时,总要千方百计地打听,谁谁的孩子怎么老大不小不搞对象?谁谁两口子打架几十年,现在好了没?谁谁的孩子不是亲生的,孩子知道了吗?等等;越是人家千方百计掩藏起来、不愿意公之于众的私事,他或者她就越打听得来劲儿。
虽然明白谁人背后不说人,但若听到他人背后议论你的短处,谁都会极度反感。人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从此把这位活跃的包打听从朋友名单中划掉。
对朋友的隐私,只能保护,绝不能打听乃至披露。只要别人不主动向你倾诉,就一定要对敏感私事保持沉默。
不久前,有位先生抱怨说,本来好不容易把失散的老友、同学找到了,本来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叙旧;可是不知怎的,过了不长时间那些朋友竟然又一个个都没了消息。一打听,人家哥儿几个姐儿几个还经常聚会呢,就是没人叫他。
究其缘故,很简单,就是他有来无往。原来每次聚会大家都轮流请客,这是北京人都习惯的一种AA制,可是这位先生呢,吃别人的时高高兴兴,却从没出手请过别人。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时间长了朋友们就觉得,他实在太吝啬,起码的礼尚往来都不懂,所以也就不约而同地疏远了他。吝啬,是交友的大敌。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当今势利的社会中,交真朋友已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儿。想不失去朋友,还得注意从细节着手。
【朋友之中,没有人是你的固定资产】相关文章:
- 上一篇:你失败,源于你不会求赞
- 下一篇:60个生活好习惯,细节决定美好生活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小学英语单词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友情是一株生长缓慢的植物
- 进个圈子锻造自己
- 我们为什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 职场处理人际关系的三种风格
- 人际交往的质量
- 走对路,跟对人,做对事
- 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 美国国父富兰克林的13条人生哲...
- 如何做一个人见人爱的人
- 学会“奉承”学会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