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忍舍处 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2.进德修业 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3.为山九仞 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4.为学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5.穷理求知 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6.忍耐一时 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7.尽其人事 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
8.学以养心 亦可养身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9.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10.存诸心 体诸身 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康熙教子名言】相关文章:
★ 关于老人的名言
★ 有关敬老的名言
★ 现代爱国名言
★ 道德的名言名句
★ 关于人生励志名言
★ 精选名人名言
- 上一篇:李庆远名言
- 下一篇:关于为人处世的人生箴言62句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