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之涣
/隋唐五代
《登鹳雀楼》辨析
诗因楼出,楼因诗名,唐代两位诗人王之涣和畅当分别写过一首《登鹳雀楼》,由于王诗在前,名声较大,几乎掩没了畅诗的影响,后世论诗常把两首同题诗比较而谈,囿于成见,沿袭旧说,褒王抑畅者居多,论者认为畅诗不如王诗是因为畅当的《登鹳雀楼》纯粹写景(或者说景中少人),无理无情,无势无志;而王诗则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理入景势,志由物出。果真如此吗?笔者经过反复再三的涵泳玩味,的确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试申述理由如下: 畅当的《登鹳雀楼》是这样写的:“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前二句写楼高以寄怀。鹳雀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空飞鸟似乎也只能望“高”兴叹,低栖其下。
站在鹳雀楼上的诗人居高临下,纵目远眺,仿佛觉得万丈高楼,顶天立地,横空出世。这两句以飞鸟难以飞临反衬鹳雀楼高及云天,以尘世景物的低矮渺小反衬鹳雀楼的高高在上,夸张和想象相结合,静态和动感相交融,营构了一幅高远辽阔、雄浑苍茫的壮观图景。写楼,有远离飞鸟,出世超尘之想,写人有高蹈尘外,遗世独立之思,化静楼为动感,寓情势于景物。 诗人孤高傲世、独步青云的风姿,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胸襟,诗人高瞻远瞩、超群脱俗的情志,全在这精心营构的雄浑图景之中展露无遗。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
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如铜墙铁壁锁住平原田野,似万千雄兵围抄高楼旷野;南来东向的黄河奔腾咆哮,如惊龙腾空,似银蛇起舞,排山倒海,呼啸而来,汹涌而去,以雷霆万钧之势,凭鬼斧神工之力,把横梗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这两句概括描写,勾勒山河的形貌气势。以“围”写山,凸现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以“入”写河,彰显黄河万里奔腾,滔滔向前的强劲力量。“断”字入诗,耐人寻味。李白有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山门》),“断”字气贯长虹:长江汹涌澎湃,虎吼雷鸣,似倚天长剑把天门山一分为二。
同样,畅当用“断”字也传神地表现出黄河惊天动地、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崇山峻岭,都阻挡不了黄河一泻千里,滚滚向前的潮流。如此恢宏壮阔的场面,如此壮浪奇绝的气势,如此震天动地的伟力,活脱脱地烘托出诗人开阔高远的胸襟和激越奔放的豪情,这两句与前两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能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首诗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畅当才情卓异,自视清高,不苟流俗,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大展宏图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
这种志存高远,积极进取,挑战困难,向往自由的精神,不是通过王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句子传达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情操气度渗透在山川景物当中,不可目遇只可神会,涵咏品味,自然能够体察出来。可见畅诗写景状物,图形绘貌之中亦暗含情志理势,决非一般论者所言的“纯粹写景”。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