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名言网>其他 >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

/其他

席慕蓉,当代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原名全称是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蒙古人,且是王族的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席慕蓉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平静淡雅的风格。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等。

人物概述:

席慕蓉的全名为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公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1977年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1987年一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之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1997年散文集《生命的滋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在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诗集《以诗之名》,与第一部诗集《七里香》正好相隔三十年。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席慕蓉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人物故事:

1943年,席慕蓉生于四川,之后她住过上海、香港,而后到台湾。本来,身为蒙古人的席慕蓉并不觉得自己与周遭的同学们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些伤害蒙古人的言辞,霎时所有同学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下课后同学们似乎都忘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从那时开始,席慕蓉便再也不愿和那位老师说一句话。

事隔多年,席慕蓉说,如果再遇到这位老师,她真想和他说声抱歉,或许他当时并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语气让学生打起精神上课而已。也是要经过这些年后,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觉得,一个汉人可以和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当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发言评论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时,偏见就非常严重了。至少在那堂课上,老师所形容的蒙古,就与父母亲所告诉她的天差地远。

席慕容的父亲是上一辈的蒙古族知识分子,1949年后,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一直没有再回来过。他不舍得回去。因为他从前的印象那么好,他怕破坏自己的印象。尤其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席慕容说。

席慕容自己在台湾当美术教授时,学校附近有一个考古历史书店。

对考古她完全是外行,那时她也还没回过蒙古高原,但有一段时间内,她每次到书店去转一圈,回来后就会发现,自己买的书,竟然大都是跟蒙古考古相关的。

只是因为那上面是我父母家乡的文化,买回来之后会让我感觉心安一些。

1989年之后,草原永无休止的游走,让她喜悦,但也伴随着痛心和遗憾。

除了环境之外,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价值观的逐渐混乱,以及传统仪式的消亡。她坚信: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2006年,锡林浩特市举行那达慕盛会,从黄河流域来了各种文艺团体,敲锣打鼓进行表演。但他们跳着跟蒙古文化完全无关的一些舞蹈。

那达慕是同乐会的意思,汉族朋友也很喜欢参加,席慕蓉说这当然应该欢迎。但那达慕有自己的仪式,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世代传下来的很古老的规矩,比如摔跤、射箭和赛马等等。为什么要邀请马戏团和杂耍团来呢?席慕蓉心里觉得很难过。

它已经不像一个那达慕了。再过两代以后,也许就没有人能够说出,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游牧文化的那达慕了。

有次在北京签名售书后,席慕蓉马上要开赴内蒙古的额济纳和阿拉善。对她来说,蒙古高原永远走不完,实在是有太丰富太新鲜的知识在里面,游牧文化的吸引力太强了。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前跟她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经说太闷了,他不喜欢有东西挡在视野前面。那时候席慕蓉还没去过蒙古高原,我觉得欧洲好大,风景好漂亮,怎么会闷呢?我不理解,难道那么远的山也会挡你吗?

直到回到蒙古高原之后,席慕容才知道,什么叫眼前有东西遮挡。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远远地看到一个牧民从草原上骑马过来。他穿着蓝衣服,那么远的距离,我能看到他腰间那根黄腰带的光芒,就像一根针尖在太阳下发出光芒一样。其实我是个近视眼,可是在草原上,我却能看得清清楚楚。

哦!我的天,我明白我父亲的感觉了。这时,席慕蓉才深切地懂得了她父亲。

这是一种世是人代传承的记忆。席慕蓉曾对《青年周末》记者说。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1989年的蒙古之行,是席慕蓉创作的分水岭,之前她活在父母的乡愁里,而后她活在自己的乡愁里。席慕蓉以转变而非改变来形容其间的区别,并且透露了一个令她思索许久的小故事。在公教人员尚未开放探亲之前,她曾依据父母、外婆的叙述,写了一些怀乡的文字,而后香港摄影家林东生特别千里迢迢去到蒙古,为她拍摄许多家乡的照片,并以图文并陈的方式出了一本书《在那遥远的地方》(圆神)。不料,席慕蓉的一位朋友却心直口快地浇了她一头冷水,对她说:无论如何,你写的只是二手经验。这句话令她无言以对。

但是当她真正坐上返乡的火车,亲眼看到熟悉的站名一一跃入眼帘时,她所想到的,却是更多父母当年告诉她的事情。比如经过宣化,她想到的是母亲说的,宣化的葡萄最好吃;车过张家口,她想到外祖父与伯父曾在这里办过蒙文的编译馆,规模之大足有半条街。这时,席慕蓉突然明白了,原来文化就是这样传递的,所有的一手经验必须经过二手经验,力量才会更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她来到母亲的家乡,想要寻找母亲口中整个森林都是香的,走也走不完的松漠树海,却发现这里连一棵松树都没有留下时,会如此震惊莫名,原来维持了数千年的郁郁苍林,只要数十年就可以毁于一旦,就如同文革时汉人用粗暴一元的价值观,就可以轻易毁弃蒙古人的文化传统一般。

爱情婚姻编辑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

在几次聚会中,席慕蓉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他会为猫做舒适的窝,会送落单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幕蓉打乒乓球,而且总会有风度地输给她几分。

某晚在月光下告别后,当刘海北的背影渐行渐远,席慕蓉的内心涌起淡淡的忧伤,那种情愫被她化为美妙的诗行: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上天没有辜负她的期盼,给了他们相爱的契机。

一个周末,刘海北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席慕蓉亲自下厨,精心地为他熬了一锅粥。这个温柔的举动让整个男生宿舍都沸腾了!

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时,都渴望回台湾。长辈们起初都不理解,最终被他们一封封家书感动,同意他们回台湾发展。两个人牵手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微笑、欢呼,向注视他们的人大声说:我们要回家,我们可以回家了!

回台湾后,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从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蓉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这么久。他们种下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一片全红,在孩子熟睡后,两人会携手散步。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正如她诗中所写道的: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作品列表:

七本诗集

《七里香》第一本诗集、《无怨的青春》第二本、《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以诗之名》,时间顺序依此类推。

席慕蓉诗选Flash动画版(包含22首作品)

散文

《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同心集》《写给幸福》《信物》《写生者》《我的家在高原上》《江山有诗》《黄羊玫瑰飞鱼》《大雁之歌》《金色的马鞍》《诺恩吉雅》《人间烟火》《宁静的巨大》《2006席慕容》《在那遥远的地方》《生命的滋味》《意象的暗记》《与美同行》《走马》《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胡马胡马》(蒙文版)《梦中戈壁》

小品

《三弦》(与张晓风、爱亚合著)

美术论述

《心灵的探索》《激光艺术导论》

《贝壳》选入初中课本,(与小思的《蝉》收入中学生课本人教版短文两篇)

《乡愁》(诗歌)、《外婆和鞋》被选入小学课本。

歌曲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应蒙古族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之邀而作)

附部分作品目录

《无怨的青春》

代序 此刻的心情

卷一 无怨的青春 卷二 初相遇

卷三 年轻的夜 卷四 警告

卷五 谜题 卷六 回首的刹那

卷七 前缘 卷八 与你同行

卷九 最后的一句 跋 光影寂灭处的永恒曾昭旭

《七里香》

序 江河

卷一 七里香 卷二 千年的愿望

卷三 流浪者之歌 卷四 莲的心事

卷五 重逢 卷六 囚

卷七 彩虹的情诗 卷八 隐痛

卷九 美丽的时刻 后记 一条河流的梦

《时光九篇》

卷一 诗的成因 卷二 长路

卷三 悬崖菊 卷四 雾起时

卷五 时光的复仇 卷六 良夜

卷七 子夜变歌 卷八 在黑暗的河流上

卷九 夏夜的传说 后记 愿望

《在那遥远的地方》

序 在那遥远的地方

卷一 出塞曲 卷二 漂泊的湖

卷三 飘 蓬 卷四 旧日的故事

卷五 还乡

《河流之歌》

序 一代的心事

卷一 请柬 卷二 谢函

卷三 忧思 反省与回顾

《有一首歌》

主妇生涯 星期天的早上

谜 题 有一首歌

飘 蓬 飞鸟们

花的极短篇 月色两章

同学会 姊姊的歌声

说 梦 心灵的对白

我的泪水 妇人之见

标 本荷兰印象

玛利亚老伊凡

阿克赛从画里看现代人生

席德进永恒的盟约

一个春日的下午 花 事

丰饶的园林黄梁梦里

后记 一束春花三弦

序 女曰鸡鸣

△卷一 席幕蓉

母亲最尊贵 窗前的青春

白色山茶花 幸 福

理 想 明 镜

一个年轻的兵 岁 月

再 会 父亲的心

童言两则 我的苦闷

哭泣的女孩 夜校生

春 回 生日卡片

给爱亚的信 夫 妻

母 子 同 学

同 胞

(席慕蓉的《贝壳》与小思的《蝉》同编入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 )

作品风格:

席慕蓉的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作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仔细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网友关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