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名言网>文学 >施皮特勒简介

施皮特勒

/文学

施皮特勒

姓名:施皮特勒(Carl Spitteler)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45-1924 国籍:瑞士 所获奖项:1919年诺贝尔文学奖 卡尔·施皮特勒(Carl Spitteler,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生生于瑞士里斯塔尔一个高级官吏家庭,1863年就读于苏黎世大学法律系。1865至1870年间转而研究神学。1871年获得牧师职位,随即放弃,应聘到圣彼得堡任讲师。1881年回瑞士,在伯尔尼一家女子学校任教,与一位来自荷兰的女北子结婚。

此后,辗转数外任教和写作。1885至1892年任报刊编辑。1892年继承了岳父家遗产,从此带有妻子、女儿和母亲迁居卢塞恩的别墅,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施皮特勒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方面。他自幼有优异的艺术家秉赋,富于幻想,对音乐、美术、哲学都有很高的兴趣和修养。

1880年出版诗集《彩蝶翩遍》。1896年完成叙事诗《叙述曲》。1900年完成的代表作《奥林匹亚的春天》,为他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可以说,这部长诗问世之前,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外于实验的过程中:《普罗米修斯与厄庇米修斯》(1880)采用了一种类似《圣经》的长篇韵文,《叙述曲》则是叙事诗的实验。他最长于神话史诗,但也没有放弃利用其他类型的诗体来遣兴和试验。

在1906年完成的《时钟之歌》里,他汇合了和间与交响曲那种万弦齐发的方式,继续自己的实验。1924年,他继出了最后一部力作《受难的普罗米修斯》。 施皮特勒秉性耿直刚烈、耽于幻想与哲学思辩。艺术上深受雨果、瓦格纳和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哲学上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影响。他力图把运用《圣经》、古代神话同批判时弊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神话和史诗,给晚期人文主义以新生命力,但期诗作因夹杂哲学内容和不媚时俗而不被广大读者接受。

他的小说则采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中篇小说《康拉德中尉》(1898)、长篇小说《梦中佳人──伊玛果》(1906)和自传体小说《我的早年经历》(1914)等。 1919年,因“特别推荐他在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的优异表现”,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网友关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