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远
/魏晋南北朝
慧远 中文名称: 慧远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晋代 生 卒 年: 334—416
生平简介
慧远(334年——416年),东晋时名僧,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他是继著名高僧道安之后的佛教首领。
慧远落发师从道安慧远本姓贾,出身于仕宦家庭。他从小喜好读书,十三岁时即随其舅父令狐氏游学于许昌、洛阳一带,读了大量儒家、道家典籍。《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载,他“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致使当时的宿儒贤达,也莫不叹服他学识博深。
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慧远二十一岁。当时,他仍志在儒学,而且政治动乱的东晋社会又使他产生了避世思想,久怀隐居之愿。他打算远渡江东,就学隐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的范宣子。范宣子雅好经术而拒绝作官,名重大江南北。可是这时正值石赵统治集团在石虎杀后内部矛盾激化,互相残杀,东晋又连年北伐,中原再度陷入大混乱,南路阻塞,使慧远不能如愿南下。当时,佛图的大弟子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宣传佛法。慧远听说后,便携同弟弟慧持前往恒山,拜师求救。上山后,他听道安讲了《般若经》,“豁然而悟”,叹息说:“儒道九流,皆糠秕耳!”(《高僧传·释慧远传》)于是毅然与弟弟投簪落发,开始了佛教僧侣的生活。
在道安的弟子中,慧远“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他贫旅无资,连衣服也常常缺乏,可是始终坚持不懈,以夜续昼,刻苦学习,精心思考。道安见他聪明勤奋,对佛教教义领会得非常深入,常赞叹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把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希望,寄托在慧远的身上。慧远师事道安仅三年,由于勤奋钻研,学业优异,便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讲说《般若经》。般若学所宣扬的“实相”,即所谓超时空的本体,听众往往感到很难理解。有一次,一个听讲的人对道安阐发佛法的论著《实相义》提出质疑,慧远援引《庄子》义作类比来解释实相,使听众很快晓然。从此之后,道安唯独允许慧远不废俗书,可以引佛典以外的书籍来比附说明佛理。巧驳道恒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侵扰河南,慧远随道安避难到了湖北襄阳。当时,名僧道恒在荆州一带宣扬般若学的“心无”义,影响颇大。“心无”义主张排除外界万物对心的干扰,没有否认外界万物的存在。这在般若学其他流派看来,是对唯物主义的让步,所以引起佛教界群起而攻之。慧远奉道安之命前往慰问正在患病的竺法汰。竺法汰这时指使一个弟子去对道恒辩难。慧远去后,也就席向道恒攻难。据《高僧传·卷五·竺法汰传》载:慧远就席,攻难数番,关责锋起。恒自义途差异,神色微动。尾扣案,未即有答。远曰:“不疾而速,杼柚何为?”坐者皆笑。心无之义,于此而息。“不疾而速”,语出《易·系辞》。“杼柚”,是织布机部件,杼即梭子,柚即轴子,引申为反覆思考的意思。“心无”义主张心体“豁如太虚,虚而能知”,所以慧远反驳说,既然“心无”能“不疾而速”,又何必苦费思索!慧远巧妙地援引《周易》驳斥道恒,使道恒一时无言以对。
-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