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名言网>文学 >王宗仁简介

王宗仁

/文学

兵屋生死缘

作者:王宗仁

在这个世界屋脊之脊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的地方,有五六间依着山势从下往上排列着的拱圆形小木屋,油毡搭建而成。每屋前后都有窗户,却无窗扇,袒露着一块一块的小窗格。前窗一旁是门,无门扇,门洞上挂着一块厚墩墩的棉布帘。正是这道帘子,把屋里屋外隔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屋外严冬的残酷四面埋伏,屋内舒心的暖流温馨地流淌。 最前面那间木屋的额头上有一块木板,写着:唐古拉兵站。

这5个字删除了高原的寒冷,储藏起明丽的阳光。 这些依山建起的小木屋并不在一个海拔高度上,不知是哪个心底浪漫的人,在每间木屋前的小木板上写出它们不尽相同的海拔高度:52

3

1、52

3

5、5238有这样浪漫的环境,开这样一个玩笑自然很开心了:住在最下面兵屋的人常常冲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喊道,下来住吧,我们这儿海拔低,没有高山反应。也怪,有些被高山反应折磨得头疼不能入睡的人,搬到下面屋里住下,还真的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不知这是心理作用还是那仅仅二三米的高度就显出了神奇? 生活就是这样深刻,最苦的地方往往也有暗香。 如果站在山下某个地方眺望,那些小木屋像布设在天畔的木匣子,遥远,耐看。每逢夜晚,唐古拉山掉进夜色里就看不见了,惟屋檐下那盏马灯像一只藏不住的眼睛警惕地盯着远方。

这是50年前青藏高原上的兵屋。那时青藏公路刚通车,在路上跑的车和开车的人以及公路沿线的设施都是因陋就简。我们汽车连老班长戴常安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和一个死去的兵在这兵屋里住了一夜,他也险些被当作死人处理了。这种恐惧万状的事,老班长在对我回忆起来时却更多的是激情和感动。战友献身在进藏路上,虽死犹生。

今天,我打开这个埋藏了数十年的故事背后的天空,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个兵永远活着。 那天夜里,因为山下的冰河造成堵车,戴常安在十二点多钟才披着一身冷雪进了兵站。他是模范运输兵,已经安全行车10万公里,经常单车执行紧急运输任务。跑车一整天,他浑身乏困得几乎没有一点力气了,到站后连脸也没洗就进屋摊开铺盖往地铺上一滚睡觉了,很快便呼噜呼噜地抽起了鼾声。

鼾声飘出窗户,柔柔地响在坐落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小屋前后。已经是次日早晨九点多钟了,戴班长还结结实实地睡着。 就在这时候,两个兵进了小木屋,戴班长高一声低一声的鼾声吓得他们魂不附体,一个兵很恐怖地尖叫起来:活啦!活过来了!另一个兵惊慌失措地说:怪了,怎么会变成两个尸体呢?接下来就是一阵凌乱的声音,出出进进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戴班长被惊醒了,仍然是半睡半醒。他实在困极了,翻了个身,把身子缩进被窝,蒙头再睡。

鼾声消失。 很快,兵站站长、管理员都来了。大家疑惑万端地议论着。昨晚我们一个战友因为高山反应未抢救过来停止了呼吸,现在怎么会变成两具尸体?怪事,实在是怪事,刚才我们还听见打鼾呢!什么打鼾不打鼾的,这不明明是两具尸体搁在这儿吗?这样吧,抬到卫生所去检查检查。听口气,说这话的大概是站长。

就在要作尸检的当儿,戴常安睡醒了。他噌一下从地铺上坐起来,揉着睡意惺忪的睡眼,向身边的陌生人发问:怎么啦?是我误了出车的时间吗?一屋子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复活了的死人吓愣了,哗一下全跑到了院子里 这个偶然巧遇的故事的结局就很简单了:戴常安讲了自己夜里进兵屋的前后经过;两个兵讲了他们的战友患高山症抢救未果的经过。死者也是一名高原汽车兵,他带病出车执勤,不慎途中又感冒,病上加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尸体临时停放在住人的小木屋里。 戴班长很激动地对那两个兵说:你们的战友也是我的战友,昨晚是他远行的头一夜,他一定很寂寞,很想念亲人和同志。

我陪了他一夜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之后,三个兵在雪山下挖坑掩埋了英烈。戴常安久久地站在墓前,泪流满面。 很快,住在各个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零散人员,都纷纷走出来,站在三个兵的后面,向这座雪山坟茔致哀 这一刻,唐古拉山安祥、平和的气氛,告诉人们:死亡不仅仅是肉体的消失,而是精神在世俗之上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