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名言网>文学 >秦牧简介

秦牧

/文学

秦牧 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 。著名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

 

 

简介:

经历

秦牧,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3岁时随父母迁居新加坡生活了10年。后因家境破败,回到故乡澄海。在乡间读完小学后,升入汕头市立一中,两年后转到香港就读高中。在汕头和香港读书期间,开始大量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和文学作品,接受进步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香港华侨中学念高中三年级,遂中止学业。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离开香港赴内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1946年至1948年,在香港从事写作。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

职务

建国后,秦牧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是中共十二大代表。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1977年10月,秦牧被借调到北京国家出版局,参加新版《鲁迅全集》注释审订工作,是定稿负责人之一。这一时期秦牧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和执行主席、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杂志主编,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并被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1992年逝世,享年73岁。

写作特点:

秦牧从4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收入《秦牧全集》(10卷本)的作品近500万字。他的作品体裁丰富,有杂文、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艺术理论和科普小品等,尤以散文著称,有“散文大师”之誉,蜚声海内外。他先后创作了六七百篇散文,出版了10多本散文集,著名的有《花城》、《长河浪花集》、《长街灯语》、《花蜜和蜂刺》、《秋林红果》、《华族与龙》、《晴窗晨笔》、《大洋两岸集》、《访龙的故乡》、《翡翠路》、《哲人的爱》、《在国际飞机翼下》、《森林水滴》等;文艺随笔集有《艺海拾贝》和《语林采英》;中篇小说有《黄金海岸》(曾被香港改拍成电影),中短篇小说集《盛宴前的疯子演说》,长篇小说《愤怒的海》(曾被许多国家的华文报刊转载);文学生涯回忆录《寻梦者的足印》等。《艺海拾贝》和《语林采英》影响很大,合计印行了100多万册。他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曾被收入大中学校的统一教材。香港、澳门、新加坡也曾采用为教材。他的散文曾获《人民日报》和广东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奖励。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对于家乡的文化事业 ,秦牧是非常支持的。无论家乡需要写什么文章,或者是一些序言,他多乐意应命。1985年,澄海中学要他为澄中校歌作词,当时正是他要带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美前夕。他不顾行色匆匆,一口答应起来,速夜写就。他为樟林古港写的碑记,高度赞颂祖辈们的勤劳勇敢,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历史,现在这篇碑文,已闪光地刻在碑上。至今澄海中学的文化社团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秦牧文学社。

遗物归故里:

2007年12月17日上午,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东里镇有关干部及汕头市文化部门离任老干部一班人专程前往广州拜会秦牧夫人紫风,并举行了简单的秦牧遗物捐赠仪式。来自家乡的代表先向秦牧夫人紫风汇报了观一村秦牧故居的维修及筹办秦牧遗物展览的情况,紫风认真倾听后,对大家带给她核实的材料逐一过目,把其中一些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年、月、日校正准确,还在个别材料上进行了修改,并对筹办展览提出了指导意见,说故居的修建和展览的筹办一定要“抓紧办好”。随后又拿出了一份8页的秦牧遗物清单,逐件清点对照实物,移交给前来接受捐赠的代表。

“这次紫风女士捐赠的秦牧遗物有100多件,大多是秦牧生前最主要的用品,如秦牧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手稿、眼镜和圆珠笔,还有秦牧到五七干校用过的行军水壶……。”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陈松林书记说:“这次赴穗接受紫风大姐捐赠秦牧遗物,最让他们一行感动的是,已是89岁高龄的紫风女士平时起床比较晚,一般都是在上午9时多才起床,得知家乡要来客人时,她破例早早就起床在家等候。当我们一行8时半到达她的住处时,老人家已在家里等候多时,并且精神焕发,满心欢喜,还为我们准备了好多饮料、水果。”

秦牧故居大门右侧镶嵌着一块醒目的黑色石板,标注着“秦牧故居”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及“秦牧故居简介”。大门上面悬挂着由吴南生先生题写的“秦牧故居”牌匾。走进大门便是天井,厅堂之上是一座金色的秦牧雕塑坐像,两边装饰着两个装满了秦牧各种著作的大书柜,一边写着“散文泰斗”,一边写着“神洲传扬”,而四周的各个房间则分设了各种展柜,准备陈列各种展品。

据秦牧故居所在地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的书记陈松林讲述,自2000年当地开始决定抢救秦牧故居并成立“秦牧故居修缮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当地一方面加紧秦牧故居的修缮工作,一方面曾多次派人与居住在广州的秦牧夫人紫风洽谈秦牧遗物捐赠事宜,紫风对此非常高兴,表示会在适当时间将秦牧先生的部分遗物转交给当地陈列展览。秦牧故居建于清末民初,修缮工作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持续7年之久,直到2007年才告完成。其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8平方米,为潮俗“四点金”建筑。根据汕头市文物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规划,修缮完毕的秦牧故居将陈列多方征集的秦牧先生遗物和其他物品,并对外开放。自今20079月故居维修完成土建部分之后,布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从广州带回来的秦牧遗物包括秦牧生前接受各种文艺团体的聘书、作品获奖证书、已经出版的著作及有关秦牧作品的研究书刊,还有生前友好送给秦牧的字画,秦牧珍藏的工艺品、纪念品、相片、出席各种活动的光碟,用过的衣服等,紫风也捐赠了自己的部分著作。

家住潮州市的秦牧妹妹林玉峦也提供了有关秦牧的几十张照片和其它一些物品。秦牧妹妹林玉峦回忆秦牧,谈到秦牧随父亲在13岁时回到澄海老家,在家乡这座故居里生活4年多。在家乡,秦牧先生被唤作“阿书”,就是因为他喜欢趴在故居阁楼上看书。也就是在汕头就读初中的秦牧,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在林玉峦的家中,至今仍珍藏着秦牧在不同时间寄来的书信、汇款单等物品,这位被誉为“广东‘三宝’之一”的文学大师在妹妹眼里就是一个亲切的人。

除“秦牧故居”之外,澄海当地还计划新建秦牧纪念馆。秦牧的故乡———澄海樟林曾是“红头船”发源地,新建的秦牧纪念馆成为规划中的樟林古港旅游区的一个景点。而特别要提及的是从广州带来的秦牧遗物中的4件东西,那就是秦牧最后拟就的一篇文章题目手迹、摔破的眼镜、放大镜和圆珠笔。秦牧是在1992年10月14日上午坐在书桌前准备创作一篇文章,突发心脏病摔倒在地的。当时他刚写完标题《敢想敢闯的神话》就摔倒,眼镜也掉地摔破了右边的玻璃镜片。没有想到,这位散文大师从此与世长辞。秦牧在生命最后一刻仍伏案笔耕创作,其勤奋的创作精神真的令人感动。

爱情:

紫风与秦牧相识于1942年春天的桂林。因为几乎天天要为躲避空袭而跑进岩洞,秦牧所在的学校恰在逃难的中转站上,所以二人经常见面,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使两颗心越走越近。结婚前有一次,桂林一家影院征集关于《浮生若梦》这部外国影片的影评作品,他俩双双投稿,经过几张报纸评选,结果紫风是第二名,秦牧倒是第三名! 50年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他们从来都是互敬互爱。紫风对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20个世纪40年代末他们在香港期间,秦牧靠稿费过日子,紫风则任教于一间中学。他每天早晨起来写作或阅读,紫风曾怨他起得太早妨碍了她的睡眠。他当时不答,但以后仍然早起。某天,紫风一看,发现他脚上竟穿上了下雨天的胶鞋,轻轻走动,以免打扰了自己。紫风说,“我感动极了,当时住在一间朝西的斗室,夏天炙人的阳光充满大半个房间,他常常是满头大汗工作,真让人心疼。”虽然没有儿孙绕膝,但他俩对此都不在意,秦牧曾说过:“有些年轻人听说我们无子女,千里之外写信来,提出愿做我们的儿女,我们都谢绝了。我没有世俗的子嗣观念,树上结的果子是这一类树的后代,而不只是这一棵树的后代。”紫风说:“爱情和岁月是正比例,日月愈长,爱情愈深。因为我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越是遭受挫折,就越是要恩爱相助。”而秦牧也曾经应答:“夫妻一道,既能走过芬芳的早晨,又能走过泥泞的黄昏。”

在《秦牧全集》收录的诗歌中,赠给紫风的几首旧体诗全是秦牧先生在中老年时、历经“文革”艰险后写给爱妻的情诗。“互怜白发秋光里,同励丹心晚步间。老去诚知终化蝶,情丝好吐在生前。”“缱绻半生同险夷,情深翻少作情诗。今宵同步桂江月,犹似当年初见时。”———这样的诗句,伴随紫风度过秦牧走后孤独但仍然充实的岁月。

在紫风的眼中,秦牧决不是一个眉头紧锁的思想者,他的童心爱心从不因年龄增长而减退。“他一个男子汉,不抽烟不喝酒,但却像个孩子般的喜欢吃零食,口袋里总装着一些,成为邻家孩子关注的目标。他笔下有那么多儿童作品,小主人公经常也是‘零食王’!”“抗战时期,我们在桂林时,有一次,他执意自己掏钱给小乞丐买烧鹅吃。在遵义的时候,一个壮丁被捆住手脚在寒冬腊月的古庙外冻得瑟瑟发抖,秦牧竟然猛地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穿。”

评价:

半个世纪以来,秦牧孜孜不倦地在文学沃土上勤奋耕耘,他把个人的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表和出版了大批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和文学论著。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感人,充满了时代精神,深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秦牧主张独创一格,“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造”。他提倡扩大题材的范围到海阔天空和多方面发展文学的功能,包括教育、形像欣赏、审美、文娱方面,使作品高于幽默和情趣,“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情趣谈之中”。

《贱货》(中篇小说)1948,南国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初步》(文论)1948,生活

《洪秀全》(小说)1949,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珍茜姑娘》(短篇 小 说集)1950,广州南方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文论)1950,三联

《北京的祝福》(话剧)1951,香港南方书店

《黄金海岸》(中篇小说)1955,华南人民

《复员军人杜美宗》(报告文学)1956,广东人民

《回国》(儿童文学集)1956,少儿

《在化装晚会上》(儿童文学集)1957,广东人民

《蜜蜂和地球》(儿童文学集)1957,长江

《贝壳集》(散文集)1958,作家

《祖国的港市》1958,解放军战士社

《星下集》(杂文集)1958,广东人民 《艺海拾贝》(文论)1962,上海文艺

《长河浪花集》(散文集)1978,人文

《巨手》(儿童文学集)1979,人文

《长街灯语》(散文集)1979,百花 《花蜜和蜂刺》(散文集)1980.人文

《秦牧选集》(散文、小说等合集)1981,四川人民

《晴窗晨笔》(散文集)1981,花城

《花城》(散文集)1961,作家;增订本,1982,花城

《北京漫笔》(散文集)1982,北京

《愤怒的海》(长篇小说)1982,湖南人民

《秦牧序跋集》1982,花城

《 秦牧作品选》(儿童文学集)1983,广东人民

《语林采英》(文选)1983,花城

《秋林红果》(散文集)1983,人文

《秦牧文集》(1—2集)1983——1985,春风(未出齐)

《秦牧自选集》(散文、小说等合集)1984,花城

《翡翠路》(散文集)1984,上海文艺

《秦牧旅游小品选》1984,河南人民

《秦牧华侨题材作品选》(散文、小说集)1984,福建人民

《塞上风情》(散文集)1985,广东旅游

《访龙的家乡》(散文集)1985,湖南人民

《秦牧知识小品选》1985,黄河《地球龙迹》(散文集)1986,香港绿洲出版公司

《和年轻人聊天》(散文集)1986,中青

《秦牧散文选》1987;人文

《大洋两岸集》(散文集)1987,花城

《盛宴前的疯子演说》(中、短篇小说选)1987,广西人民

《秦牧作品选》(故事、童话集)1989,少儿

《华族与龙》(散文集)1989,人文

《潮汐和船》(散文集)1994,作家

秦牧献辞

1987年,秦牧曾为沈福彭的一生献辞:

他生前叮嘱献出遗骸,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玻璃罩外是他浩瀚的爱?  一纸遗嘱直如震世春雷,一宗心愿想见哲人气概。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伫立丰碑之前默默礼拜。

网友关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