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名言网>宋朝 >姜夔简介

姜夔

/宋朝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香》(自度曲)赏析

(序)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 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 枝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南宋词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一生从未做过官,江湖游士,“清客”。早年随 父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以后浪迹湖州、杭州、合肥、金陵等地。他 在南宋时,名气特别大,30岁时,在湖州结识老诗人萧德藻,萧把自己兄弟的女儿嫁给了 姜夔。

姜夔因此居住在湖州变山白石洞,后来接识了大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很欣赏姜夔的 诗词,并寄以希望,后经杨万里举荐,认识了范成大,辛弃疾也深服其长短句。姜夔身无 官职,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在汉阳时他依靠他姐姐,在苏州时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时 依靠张监。他的个性和生活特点最符合清客特点,范成大曾说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 雅士”。

姜夔无论是诗、词都好,且精通音乐,他向朝庭献了大量音乐方面的文献资料, 如《大乐仪》。姜夔的词集中在《白石道人歌曲》,其中有80余篇留传下来。他的词在南 宋声望极高,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清.朱彝尊在《词宗》称:“词在南宋始极其工,姜尧 章氏最为杰出”。姜词与周邦彦齐名,人称“周姜”。

姜夔词的主要特点是:清空、骚雅。清空是意境,骚雅是笔调。南宋张炎在《词源》称“ 词要清空,不要自视,......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首《暗香》便是一个 有力的佐证。 词上片写月中赏梅。

词人从回忆往日赏梅开头,凭空升出一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月色”,着重色调与 氛围的感受。从声音上看,“月色”是入声字,发音轻涩,幽约,这种轻约的声音在月光 的冷色调里就能造成一种幽冷的范围(古诗中“月色”几乎都有一种冷的意味)。“月色 ”是回忆中的,是经过时间冷却了的,更有意蕴,更幽冷,且多了一层朦胧。“旧时”把 人带入一种对往事的回忆中去,同时也隐约地含有一种今昔的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 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写月下赏梅,重点写一种意态,用一个“照”字将“月色、 梅、我”构成一个立体境界,使人想起词优雅闲远的意态。“月、梅、笛、人”都不是巧 合,而是词人着意的选择安排,带有词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格追求。这种笔法即是一种骚雅 笔法。“吹笛”也只有在月下、梅边,才别有风味。

古典诗词中,“月色、吹笛”成为怀 乡怀人的一种典型环境,梅边“吹笛”与赏梅有关,词人在梅花边吹咏梅之曲,梅、月、 笛声和谐统一。“算几番”,“几番”说明月下赏梅吹笛不止一次,可见赏梅吹笛兴趣之 高。“算”有一种对往事的回忆,带有“往事如烟”的感慨。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续写赏梅清兴。

前一句是词人一个人,这句是词人与情 人一起赏梅。“玉人”使人联想到皎洁、优雅、轻灵、姣小,玉人与月色相联,意境和谐 。“唤起”见出词人兴趣之高,也有人解释为:笛声引起玉人与词人共赏冬天的清寒,一 般人不会起来,雅情明显。“清寒”与“冷月”构成幽冷的意境。“与”,“共”之义, 清兴之外,还多一种味外味,即韵味和情味。

以上五句是回忆当年赏梅雅兴。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由回忆转入现时,以“何逊”自比(何逊也酷爱梅 花)。“而今”照应“旧时”,我渐老了,年轻时咏梅的才情、赏梅的意兴都没有了,对 梅的兴趣减少了,感受迟钝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是词人对眼前梅花的感受。以前词人对梅的感受强烈 ,而今对梅的花期淡漠了,只有当梅香龚来,才感到梅花开了。“但怪得”表面是惊讶梅 的开放,更深的意思是:而今我老了,梅花何苦送香来,让我生惆怅。梅花的冷香引起诗 人的情思,平静的心骚动起来。“疏花”,梅花疏淡,意态淡雅,梅花快凋落了,词人将 梅与竹相连,用竹的雅洁衬托梅花。

“瑶席”指雅洁的卧室,“香冷”,移觉手法,恰好 地道出了梅香的特点,“香与冷”,词人同时感受到,写出了梅花暗香浮动、冷郁的特点 。“冷”与“清寒”照应,又多一层幽冷意味。“香冷入瑶席”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 与攀摘”相比,可见,词人不仅仅是老了,关键在于玉人不在,暗含了对玉人的思念。 词下片写雪中赏梅。 “江国正寂寂”。

“正寂寂”指环境幽清,“寂寂”连用,强调环境的幽静。“正”字又 见出作者的一种感受,夜间下雪时特有的静,环境的幽静,也写出了词人心境的空寞,梅 花也该开放了。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折一枝梅花寄给情人,表达思念,但雪深无法办到。“叹” 字见出词人的惋惜,无法表达则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写词人与梅花都在怀念玉人。“翠樽易泣”,感情脆弱 ,“红萼”则更深沉,“翠樽、红萼”,色彩本明丽,但在凄冷的环境中,却构成了一种 冷艳的凄美。 “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插叙当年雪中赏梅的情景,“携手赏梅”更显出 两人情意深浓,情趣高雅。

“压”,可解为花多、雪大,千枝花被雪压住。红妆素裹,雪 压梅花的清影倒映在西湖的碧水之中,清影满湖,“寒碧”与前面呼应,从头到尾都在一 种幽冷的环境之中。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从插叙中转入现时,“片片”连用,突出一种凋零感以及 词人对梅落过程的关注、关情。“也”带有词人轻轻地叹息。

“几时见得”——“梅落了 ,我几时能再见”;“梅花尽了,玉人不在身边,我何时能见到她呢?”两种意思交融在 一起。“又”与“算几番”相联见出时间过得久,词人思念之深。 姜夔的这首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赏 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统一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范围之中。今昔对比,以人衬花,人 花两见。

咏物但不粘着咏物,若即若离,取神离形,形虽略,精神亦出,“清空中”有意 趣,使物性、人情同境并生。 姜夔把以前雅俗共赏的词变为纯粹文人吟唱的词,由诗人自然抒写的词逐渐变成词匠着意 雕琢的词,这是词风转变的开始,是姜夔在词坛上的重要贡献。姜夔在词史上还有一个重 大贡献,那就是他保存了17首乐谱,在音乐史上地位重大。

网友关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