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教师曾告诉我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主题,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才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试图用一个成功个案来总结教育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这些做法都有失偏颇。人生感悟
把自己称为野生植物
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
但是,汤玫捷却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惟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顿时,汤玫捷的成功在社会上激起强烈的反响,来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热。那段时间汤玫捷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但汤玫捷告诉记者,她不愿出书,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对大学生来说,有的学生某个科目非常优秀,适合做科研、开发等工作;有的学生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适合做组织或管理工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相反,如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引导和帮助,整个社会的人才类型就能得到极大丰富,人才质量也能大幅提高。
复旦大学附中的校长认为:优秀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因此,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选择,例如,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等等,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
正因为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有条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
【李开复: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相关文章:
★ 只为成功找方法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 激励学生的艺术
★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
★ 每个人都有价值
- 上一篇:儿童学音乐,大脑终身受益
- 下一篇: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稿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