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崎岖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颠末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川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多少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目,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要是主观片面,就得不出精确的结论。
扫尾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崎岖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抽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物。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领会。为什么不能识别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部分罢了,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云云,观察世上事物也常云云。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在,它启示我们了解为人办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职位地方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了解难免有肯定的片面性;要了解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需逾越狭小的范畴,开脱主观成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墨客不是抽象地发谈论,而是牢牢扣住游山谈出本身奇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抽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相关文章:
★ 父母告诉孩子的话
★ 四个字词语大全
★ 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 八字词语大全
网友关注视频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热门学习的句子
推荐学习的句子